当前位置: 首页>>媒体江理>>正文
《江西日报》:重塑教育教学模式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日期:2018-02-06  点击次数:

有人说,大学生是最具有互联网意识和思维的群体,“95后”甚至被称为“互联网原住民”。今天的在校大学生,大多是“95后”,如何借力互联网打造育人高地,是高校必须重视的命题。

  近年来,江西理工大学利用互联网思维,重塑教育教学模式、内容、工具及方法,将教学与“互联网+”紧密衔接,以“互联网+课程教学、课外竞赛、基地建设、创新创业、思政育人”为抓手,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互联网+课程教学

  推进线上线下协同育人

  在“互联网+”时代,一所学校、一个老师、一间教室的传统教育模式正在逐渐消退;一张网、一个移动终端、几千所学校、上万老师,由学生选择的教育模式不断涌现。

  余建国教师团队以“互联网+课程信息化融合”为导向,利用多媒体信息和网络技术设计构建网络集成教学平台,对课前预习、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案例讨论、作业管理、实践教学、测试反馈、沙盘模拟、交流论坛和课外拓展等多个教学环节进行一体化集成;胡春安教师团队为计算机公共基础课《C语言程序与设计》建设“课程中心”“移动优课”“在线编程俱乐部”三大教学信息平台,以提升学习者能力为核心,在线上、线下教学平台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三元融合;学校引入超星尔雅通识课、mooc等在线开放课程,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使教学平台更先进、更立体,学习内容更直观清晰、更人性化。

  互联网+课外竞赛

  融通课堂内外培养体系

  组织“一对一”专业教师全方位辅导竞赛工作,建设数学建模协会、机器人协会等一批科技类学生社团;开发创新创业训练管理平台,既解决创新创业课程授课难的问题,又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搭建学生数学建模、机器人大赛、信息技术知识竞赛管理系统,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竞赛资讯、活动报道、竞赛荣誉等信息……学校坚持以竞赛为抓手,全面融通课堂内外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位居省内高校榜首。

  MapStar本科生创新团队,在近5年的Esri开发竞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优秀奖7项;ACM工作室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多次获得铜奖;巫光福教师团队荣获2017全国高校密码数学挑战赛中南赛区一等奖……一次次走出去参赛,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锻炼舞台;一次次捧回大奖,增强了学生信心,提升了实践能力。

  互联网+实践基地

  推进三方多维共同育人

  高校的人才培养需要与行业、企业和产业发展对接,校企合作越来越成为教育发展的关键点。学校在专业、课堂、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三个方面与多家企业进行深度对接,签约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

  信息工程学院与赣州科睿特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在章贡区软件产业孵化园签约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双方在学生培训、教学及科研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打造软件行业应用型人才,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通过对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深信服科技有限公司(杭州)等大型IT企业的走访、调研、举办专场招聘会、制定“基础知识+应用型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框架等方法,实现多渠道校企合作;牵头实施“中国·稀金谷特色产业大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努力将“中国·稀金谷”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稀土稀有金属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目前,便携式身份证人像采集系统等多个校企合作项目已经进入实行阶段,为学生未来的创业之路提供良好的实践积累。

  互联网+创新创业

  提高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学校通过开展创新创业讲坛、创业沙龙、学科竞赛、创业大赛、创业公开课、创业成果展、创业调查、创新创业活动周等活动,完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搭建校政企合作平台,创新创业之花开遍校园。

  企桥工作室完成“江西理工大学微信公众号”“校友会微信公众号”开发工作,承接校外项目5项,经费10万余元;千里码工作室开了“二货Online”APP,已获得融资正式推广运营;极客工作室开发“红色旅游APP”,斩获多项竞赛大奖,受到省委党史研究室关注并专门调研……各工作室共获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

  2017年,学校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在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柔美锂电——开启可穿戴能源新时代”项目团队获全国银奖,“边坡在线监测及滑坡预警智能控制系统”项目团队获全国铜奖;许菱教师荣获“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优秀导师”称号;在江西青年科技创新项目中,学校分别获得创新创意组二等奖和产业化组三等奖,以及优秀组织奖。

  互联网+思政育人

  探索立德树人全新模式

  学校针对青年学生特点,尊重成长规律,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多方发力构建思政大格局,激活高校思政理论课生机活力,为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打下坚实基础。

  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大力创新实施网络思政工作,进一步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实现思政工作同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依托校园网站、“两微一端”等平台,实施网络文化建设工程,组织评选一批网络文章、微课堂、微视频等思政教育优秀作品,切实推动思政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活起来”,学校积极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在注重讲授理论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堂互动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思政课教学。日前,一款名为“红色记忆”的手机APP在校园内迅速传播,这款APP结合我省红色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设计了旅游、知识、历史、论坛、全景、导航等多种模块,不仅包含了对红色景点的介绍,还涵盖了对红色名人、历史文献、红色教育、红色老歌的介绍。

 

  面对“互联网+”时代给教育带来的众多机遇和挑战,教育这个古老而崭新的行业,正焕发勃勃生机。江西理工大学坚持“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的原则,牢记树人、育人的核心目标,利用互联网提升和变革传统教育,为社会培养一批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2月5日 《江西日报》B02版:重塑教育教学模式 打造优质高效课堂

http://epaper.jxnews.com.cn/jxrb/html/2018-02/05/content_411861.htm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17 www.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赣州-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