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稀土学院传来喜讯。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校“模范教师”马胜灿教授的精心指导下,2022级创新试验班本科生于峰浩、杜琰鑫两位同学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分别以第一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F=6.2,中科院二区)和《Applied Physics Letters》(IF=3.6)上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学校在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显著成效,更是稀土学院特色育人模式的成功实践。

在取得突出科研成果的同时,两位同学凭借扎实的学术积累与显著的科研潜力,成功获得推免资格,分别被华东师范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录取,将在985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实现“科研突破”与“升学发展”的双丰收。两位同学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院老师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于学校在稀土领域构建的高水平育人平台与机制创新。
作为学院“学校·家庭·部队”三位一体育人理念的积极践行者,马胜灿教授在指导本科生时,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将科研训练与人格培养相结合,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和创新精神。截至目前,马教授已累计指导本科生超过30名,历届所指导学生中,已有4人获评校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累计超过10人通过保研或考研进入985、211高校深造,形成了“培养一名、成长一名、带动一批”的良性辐射效应。
稀土学院作为学校为服务国家稀土战略、加强稀土领域一流学科建设而设立的学科特区与书院制人才培养示范区,始终致力于深化本科教育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路径。学院依托金属磁性材料与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级和省级平台,整合冶金、材料等学科优势资源,推动本科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将理论学习与前沿科研深度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科研育人体系。
展望未来,稀土学院也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国家稀土战略需求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人才。
(文/图 林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