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因行业而立、与区域共兴,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服务国家行业发展、赋能地方振兴的使命。面对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立足“行业根基与地方禀赋”双重优势,以打造融合地方特色与行业特质的党建品牌为关键抓手,全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效能。
江西理工大学长期扎根赣南革命老区,始终与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同频共振,是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钢铁工业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被誉为“有色冶金人才摇篮”。六十七载办学历程,学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以“熔炉精神”为内核,倾力打造“红金绿”党建品牌矩阵,积极探索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根植底色 彰显特色 激发活力
党建品牌的塑造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蓬勃生命力根植于对时代命题的深刻回应与自身独特价值的深度认同。
红色基因是学校扎根革命老区办学而积蓄的独特财富与铸魂育人的精神富矿。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论述,以获评全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培育创建试点单位为契机,构建“十个一”红色基因传承体系,通过建设苏区精神展馆等育人平台,常态化开展“大学第一堂党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活动,让红色基因成为党建工作的精神食粮,实现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深度融合,使红色成为党建品牌最鲜明的底色。
行业根基是地方行业特色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检验党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学校党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稀土产业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提出建设“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目标,将学校事业发展深度融入行业和区域发展大局。构建“一院一县(行业、领域)多企业”联系制度,实施“1+1+1”基层党组织“手拉手”行动,与地方、企业开展党建联建,以党建链贯通人才链、科技链、产业链,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淬炼党建品牌的责任担当与实干成色。
创新是党建品牌焕发持久活力的核心密码。学校以“创新驱动强品牌”为主线,在组织设置上,依托高水平科研平台打破院系壁垒,推行“组织建在团队上、党员冲锋第一线”模式,按科研团队灵活设置党支部,使党组织成为创新链上的“红色细胞”,将“创新攻坚看党员”打造成闪亮标签。在育人体系上,构建“党建领航·三创融合”育人生态,通过书院制、导师制推动“思创铸魂、专创破界、科创赋能”,形成“党建引领创新、创新反哺育人”良性闭环,为党建品牌注入时代内涵与发展动能。
核心引领 多元绽放 系统护航
学校党委以“1+N”品牌矩阵为框架,通过深入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推进“忠诚、卓越、幸福、平安、团结、勤廉”六大行动,推动校院两级品牌协同发展。
筑牢“1”核。学校扎根红土、服务有色,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的深厚积淀,紧扣新时代有色金属工业行业使命与教育强国建设要求,将“红金绿”确立为统领全局的校级核心党建品牌。“红”铸忠诚,以“领航工程”定向、“薪火工程”铸魂,将红色基因深度融入办学治校血脉,筑牢“赤诚担当”政治根基;“金”显本色,以“先锋工程”强能力、“清廉工程”守底线,引导党员干部在服务稀土及关键矿产供应安全中锤炼“坚韧实干”过硬本领;“绿”创未来,以“创新工程”激活力、“惠民工程”增福祉,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创新动能,让发展成果惠及师生,彰显“创新突破”时代担当。
激活“N”元。建立“培育孵化、精准指导、示范选树”全周期工作机制,以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和“红金绿”先进基层党组织评选为抓手,引导基层党组织结合自身特色,培育更具辨识度的“N”个子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金马灯”党建品牌,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铸就精神底色;冶金工程学院“红炉”党建品牌,让金色根基深耕行业,彰显服务本色;先进铜产业学院“铜芯”党建品牌,让绿色动能创新奔涌,增添发展亮色……各子品牌既深度契合校级核心品牌精神内核,又充分彰显基层创造活力,有力形成“核心品牌定方向、子品牌拓路径”多元共生格局。
强化“聚”效。构建“顶层统筹—资源支撑—考核激励—内外联动”全链条机制,建立“党委领导、书记主责、班子分责、部门协同”责任体系,将品牌建设列入校院两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学校综合考核体系、设置专项培育资金,确保顶层设计落地见效。整合校内外资源赋能校院两级品牌建设,与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等开展联建活动,将党建品牌内核融入产学研合作全过程,让品牌价值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中结硕果。拓宽宣传渠道,推动党建品牌矩阵扎根校园、辐射行业社会,形成机制护航、资源聚合、内外共振的良好生态。
育人固本 学科登峰 创新致远
党建品牌的生命力最终体现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效上,学校党委坚持将“红金绿”品牌矩阵的强大动能转化为事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红色铸魂结育人硕果。学校深入实施“立德树人提升”计划,依托有色金属卓越工程师学院等平台,推进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实践融合,让红色血脉在育人实践中赓续传承。学校荣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培养近30万名“为人诚实、基础扎实、工作踏实”的优秀毕业生,涌现以赖远明、王运敏、杨春和等院士为代表的科技领军人才,以及扎根新疆戈壁的全国劳动模范阿斯古丽、深耕赣南钨矿“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得者邱金铭、“国家卓越工程师”熊大和等行业中坚力量,生动诠释红色基因在育人实践中扎根、在服务国家发展中结果的强大生命力。
金色强身攻坚双一流。学校锚定“省域副中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地”战略目标,实施“学科体系强健”计划,形成稀土、钨、铜、锂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4大特色优势领域。以“靶向引才、人才特区”为抓手,全职引进葛世荣院士等国家级人才,为建设“稀土及关键矿产领域世界一流大学”注入强劲动能。在全国率先开设稀土工程本科专业,拥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个专业学位博士点,冶金工程(稀土)学科成为教育部与江西省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明确重点支持学科,3个学科入选省“十四五”一流学科,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构建起特色鲜明的有色金属学科专业体系。
绿色赋能显创新担当。以“向绿出色”驱动创新突破,实施“科研创新攀登”计划,牵头承担“十三五”“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6项、省部级科技奖励百余项。学校精准对接江西省“1269”行动计划,全力建强江西省第二家省实验室——赣南实验室;依托国家稀土功能材料创新中心,与赣州市共同打造“中国关键矿产创新谷”;牵头组建的“鹰饶抚昌”铜基新材料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与鹰潭市共同打造“世界铜都创新谷”,在宜春设立锂电资源与材料创新基地。近3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金额近2.7亿元,在2023年度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排行榜中位居榜首,绿色创新动能在服务区域行业发展中竞相迸发。
(作者系江西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杨斌)
http://www.jx.xinhuanet.com/20250822/61fccfcd4f56406080cedbf5787eafd3/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