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党的作风建设与坚持人民至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党的作风建设全过程,既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人民性本质的内在逻辑,也是我们党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加强作风建设的宝贵经验。本文探讨了如何把握人民性,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有效应对和战胜各类风险挑战,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充分发挥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锲而不舍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中彰显人民性。
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是新时代全面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持续纠“四风”树新风的再教育、再实践、再提升,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推进作风建设和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性本质的内在逻辑、核心要义和鲜明品格。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要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在依靠人民群众中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在不断改进作风中实现为民造福。
一、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
人民群众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永远是党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一个政党或政权组织的立场选择,本质上是其价值坐标与政治本体论承诺的体现,核心在于回应“为什么人”的根本之问。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伦理基石,也贯穿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历史进程,更是指导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行动指南。党的作风建设与坚持人民至上具有内在一致性和相互支撑性。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客观需要和内在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推进作风建设的立足点、支撑点、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这是马克思主义坚持人民立场在新时代的鲜明表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征程中,始终坚持站稳人民立场,始终坚持把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民造福、为民奉献中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党任何时候都不能忘却更不能丢弃人民立场和群众路线。面对新的发展阶段和任务,特别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我们党务必准确把握和坚持人民性原则,务必深刻领悟和践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务必继续发扬马克思主义政党特有的鲜明品格,着力将我们党建设成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以过硬的作风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二、发挥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战胜各类风险挑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期,在国际国内错综复杂发展背景下,我们党面临着内部矛盾叠加与外部威胁的双重挑战。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地缘政治博弈及贸易战、科技战、关税战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影响;同时,我国面临改革任务之重和发展形势之复杂的严峻形势,影响改革发展的“硬骨头”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及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减污”和“降碳”的协同治理增效不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领域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存在,党的作风廉政建设问题及党群关系问题未完全解决,可预见和难预见的风险增多,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迈入关键时期,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面临着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挑战。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与困难的现实需要和关键一招,而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需要依靠人民,这是实践的昭示,也是历史的结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和奋斗征程上,有效科学应对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我们党必须充分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紧紧依靠人民这个最大依靠,持续推进作风建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有效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科教兴国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快利益格局调整、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领域和范围,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交往合作,团结、带领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齐心协力战胜各类风险挑战,走出一条不断向上、向新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三、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中彰显人民性
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体现了管党治党的系统思维,是对正风肃纪规律性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利益,高度重视党性党风党纪工作,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加强党纪党规教育始终贯彻于党的不同发展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党基于群众利益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问题;延安整风运动时期,在解决党内历史遗留问题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中,形成了我们党三大优良作风;基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在革命关键时刻起到了警醒全党的作用;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作风建设已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障,我们党先后开展“三讲”教育和先进性教育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一系列党内集中教育,尽管根据形势和任务的不同各有侧重,但始终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中充分彰显了人民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面对国内矛盾叠加与外部威胁的双重挑战的新形势,坚持在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势在必行和大势所趋,我们要时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党风政风建设,深化风腐同查同治,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全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深刻把握驰而不息纠“四风”的出发点、关键点、着力点和落脚点,要为了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并且让人民满意。一是要为了人民,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权益,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压实主体责任,全力整治党员领导干部“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假作为”的现象,以更加严的基调和举措全面筑牢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根基;二是要尊重人民,坚持调查研究的人民属性,在大兴调查研究中走好实地和网上群众路线,要把田埂地头、车间工厂、社区街道作为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主阵地,全面完善健全群众意见征集、人民听证会、基层调研制度,优化数字治理,完善智能政务服务;三是要依靠人民,人民参与是抓好作风建设的关键,必须建立常态化监督机制,畅通网络群众信访、网络问政等渠道,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四是要让人民满意,强化中央八项规定的执行力,继续发扬和践行党的优良作风,完善领导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始终做到心中有民,架起与人民的连心桥,永远和人民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为民造福中厚植党的人民根基,确保我们党的崇高伟大事业始终拥有不竭的动力源泉。
(作者单位:江西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s://xszg-pc.app.xinhuanet.com/work/origin/1950075050629697538?type=original_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