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三旬后,蓂馀一叶秋。”当霜降节气邂逅劳动教育,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牵手现代科技,一场兼具育人性与趣味性的霜降主题活动应运而生。10月21日,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楼C505教室开展了霜降主题系列活动,该活动以手工实践、非遗传承、AI创作为核心板块,引导学生在劳动中涵养品格,在实践中厚植文化底蕴,为“AI+教育”模式提供了生动范例。
欢聚一“糖”,匠心承韵
果香四溢,大家欢聚一“糖”,为活动现场增添一抹温暖的传统韵味。循香望去,学生志愿者带领参与者们体验一项传统技艺——熬糖。随着温度攀升,糖块渐融成琥珀色糖浆,在锅中缓缓流转,拉丝成缕,尽显古法工艺的温润质感。

当古法糖艺遇上现代工具,匠心传承迸发出新的火花。古法熬糖演示完毕后,志愿者向大家清晰地展示了用热熔糖画笔绘制糖画的操作流程。志愿者示范后,同学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热熔糖画笔,尝试自己动手制作糖画。活动现场,糖画成品形态各异,展现了同学们无限的创意与想象力。

冷却板上凝固的是糖画作品,流淌的却是生生不息的文化薪火。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藏于古法熬糖的坚守,显于糖画创新的笔触,其精髓正在于“古法为魂,现代为用”的包容与智慧。千年糖画在新时代依然甜香四溢,韵味悠长。
文脉相“承”,非遗传情
非遗体验环节同样精彩十足。宋锦珍珠画与漆扇制作两项传统技艺体验,将文化传承与劳动教育相结合。非遗宋锦珍珠画DIY活动中,同学们以色泽温润、纹理华美的宋锦为画布,以晶莹剔透、圆润光洁的珍珠为笔墨,通过精心构图与细心粘贴,让珍珠与丝线精准贴合,勾勒出各具风格的独特纹样,“绘”成一幅精致佳作。漆扇制作则彰显大漆深邃流动的独特韵味。同学们手持漆扇,将其缓缓探入调配好的天然大漆中,手腕轻转、缓提慢拉。大漆在扇面自然流淌、浸润,形成独一无二的肌理纹样,有的如流云漫卷,有的似墨色晕染。大漆与扇面的偶然交融,诞生了不可预知的流纹。漆扇的美,从来不是千篇一律,而是每一把都有着各不相同的韵味与风情。



漆扇制作现场还设置了题字互动环节,为同学们漆扇作品添上点睛之笔。“事事如意”“平安顺遂” 等寓意吉祥的词语,被一笔一划地誊写在扇面上。笔墨的遒劲与大漆自然形成的纹路相互映衬,刚柔并济,既让传统漆扇多了一抹个性化的色彩,又将文字承载的美好期许与非遗工艺的古韵深度融合。参与活动的谭欣荣同学感慨道:“此次活动非常有意思,不仅激发了我对传统工艺的浓厚兴趣,还让书本上的非遗文化‘活’起来。希望学院以后能多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
入“剪”出新,AI启思
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以“手工作品+AI创作”为核心的“指尖匠心·AI续艺”展区。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作品,通过AI技术进行智能再造与艺术升华,切身体验从实体艺术到数字艺术转化的创造性过程。马雅舒同学表示:“亲手将剪纸融入AI进行再创作,让我感觉到科技的亲和力。这不仅为传统文化的创新带来无限空间,还加深了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理解。”


据悉,外国语学院始终秉持“三全育人”理念,通过系列实践活动着力贯通“大思政”育人链条。此次活动以霜降节气为纽带、融合前沿AI科技,让宋锦珍珠画、漆扇、剪纸、糖画等中华传统技艺焕发时代生机,变得可触、可感、可互动,吸引了众多同学参与。活动负责人黄维清老师表示:“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和文化浸润,搭建沉浸式的育人平台,引导青年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激发情感共鸣,从而夯实文化自信的深厚根基。”
展望未来,江西理工大学将继续坚持“五育并举”,将文化实践深度融入育人全程,着力培育兼具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为文化传承与民族复兴持续注入坚实的“理工力量”。
(文/徐莹、尧佳琳 图/王雨欣、尧佳琳 )